好的配资app 人生哪能多如意,万事只求半称心。给生活开扇透气的窗
“叮咚!” 手机突兀地弹出外卖订单提示音,彼时,我正沉浸在宣纸与墨香之间,专注地书写第十遍 “人生难能多如意”。狼毫游走,墨汁在洁白的宣纸上缓缓洇散好的配资app,恰似我当下杂乱无章、拧成一团的生活。创业失败背负的债务,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;妻子眼中往日的温柔与热情逐渐消散,换来的是日益冷淡的目光;儿子即将面临小升初,择校的难题又令我满心焦虑,诸多烦恼如潮水般将我淹没。
宋万正书法作品
直至 “万事只求半称心” 的最后一笔落下,窗外的槐花像是被谁轻轻一碰,悠悠然飘落一瓣,不偏不倚,落在了砚台边上。这不经意的一幕,瞬间勾起了我对巷口卖烧饼老张的回忆。
老张的三轮车总是被他擦拭得光亮如新,哪怕有芝麻粒不小心掉进车缝里,他也从不生气。他常笑着说:“掉进去的芝麻,说不定明年春天就能长成一棵烧饼树呢!” 有一回,城管没收了他的秤,可他依旧满脸笑意,乐观地讲:“正好趁这个机会减减肥,半斤面我也能揉出一斤面的劲道来!”
上周,在小学书法班教孩子们写字。教到 “半” 字时,八岁的小梦把右侧的 “十” 写得歪歪扭扭,急得眼眶泛红,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。我见状,指着她作业本上的涂鸦,轻声安慰:“你瞧,这个歪脖子的‘十’,多像你上次画的向日葵呀!” 小姑娘一听,破涕为笑。后来,那写着 “错别字” 的作业被精心装裱,挂在了教室最显眼的位置。谁说只有圆满才是美呢?生活中的小瑕疵,往往也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。
朋友阿辉经营的咖啡店,最近在点评网上的评分掉到了 3.9分。我前去探店时,她正忙着把差评打印出来,贴在墙上。她笑着说:“这位客人说拿铁喝起来像板蓝根,那我改良的新品就叫‘治愈系板蓝根拿铁’。” 没想到,仅仅三个月后,这家被她自嘲为 “不完美咖啡馆” 的小店,竟摇身一变,成了网红打卡点。店门口的招牌上写着:本店咖啡 62 分,但阳光免费供应。
杭州灵隐寺有一副楹联:“人生哪能多如意,万事只求半称心”。仔细看那 “只” 字,用的是行书里最为灵动的挑笔。这并非是面对生活的无奈妥协,而是一种主动的留白,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。就如同我书房里的那盆罗汉松,每次修剪时,我总会特意留下几根肆意生长、“不听话” 的枝桠。每当阳光斜斜洒下,墙上便会映出它们随风舞动的影子,充满了生机与意趣。
敦煌壁画里的飞天,没有一尊的衣裙是完整无缺的,可也正因如此,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风的轻盈姿态,感受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。我家楼下的修鞋匠王伯,工具箱里总是放着半包陈皮糖。他常说:“补丁要留点毛边才透气,就像我这辈子,修了三十万双鞋,最让我得意的,是给芭蕾舞鞋缝的那朵歪歪扭扭的蝴蝶结。”
宋万正书法作品
最近,我开始临摹八大山人的 “半哭半笑” 印章,在一笔一划间,我似乎读懂了那位明朝遗民内心的复杂情感。他笔下翻白眼的鱼,蜷缩弯曲的荷茎,又何尝不是对坎坷命运最独特、最幽默的反抗呢?就像此刻,我的书房里,三十张看似 “失败” 的书法习作在微风中轻轻颤动,可在我眼中,它们却比那幅精心装裱好的作品更加鲜活、生动。
宋万正书法作品
人生恰似行书,最忌讳的便是笔笔追求圆满。适当地留下一些飞白,保留些许枯笔,让那些小小的遗憾,成为我们生活中自由呼吸的缝隙。就像这个美好的春夜,当我写完这篇稿子准备保存时好的配资app,突然遭遇停电。在黑暗中,我望向窗外,那轮被楼宇切成半圆的月亮,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光芒,美得让我忘却了要打开手机闪光灯去记录,只愿静静地沉浸在这份不期而遇的美好之中。